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為了便于理解《方案》,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電力裝備發展,強調要把電力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6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指出,“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電力裝備作為支撐能源轉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質和技術基礎,行業穩增長面臨多方面有利條件。從供給側來看,電力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加快。從需求側來看,國內裝備需求旺盛,國際市場不斷開拓,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形勢良好。
但是,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也存在一定問題,從短期看,一是電力裝備行業經濟運行受交貨周期影響,年度內營收增速存在波動。二是受國際政治、經濟等大環境不穩定影響,國際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三是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導致行業存在低價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從長期看,存在部分電力裝備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裝備供給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有待加強等問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電力裝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發布《方案》。
二、主要考慮
《方案》緊緊圍繞電力裝備行業發展穩增長目標,充分利用各部門現有政策,統籌推進電力裝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明確政策定位。落實國務院抓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強2023-2024年穩增長系統謀劃,達到穩定市場預期,提振行業信心目的。
(二)突出問題導向。按照遠近結合原則,圍繞短期影響行業穩定增長的問題和長期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短板,有針對性的制定政策措施。
(三)堅持“雙輪驅動”。政府市場共同發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對行業發展的引導作用,激活市場活力,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穩定行業增長。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按照遠近結合原則,通過強化重大工程引領、保障高質量供給、加快裝備推廣應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夯實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基礎,推動電力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力爭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四、重點任務
《方案》結合重大技術裝備相關規劃,充分利用電力裝備領域相關政策,按照遠近結合原則,提出一系列工作舉措。
(一)強化重大工程引領。發揮牽引帶動作用,鼓勵能源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運營單位加大攻關突破電力裝備采購力度。保障電力裝備供應,引導裝備制造企業提高供給質量,保障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二)加快裝備推廣應用。修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開展能源領域首臺(套)評價和評定,支持在電力裝備領域建設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驗證平臺,盡快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加快裝備推廣應用。
(三)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引導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統籌推進海外工程建設,打造海外工程品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互認等。
(四)提升產業鏈競爭力。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加快電力裝備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推動電力裝備高端化發展。
五、保障措施
為保障主要目標和工作舉措順利完成,《方案》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作用,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工作協調機制和專家委員會,加強部門協同、央地聯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助力創新發展、推廣應用等方面的政策落實。
二是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推動制造業企業所得稅抵扣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鼓勵相關金融機構為電力裝備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為電力裝備提供精準有效支持。
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國有企業提供電力裝備首臺(套)應用場景、試用環境并先試先用。推動各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研究出臺首臺(套)招投標相關規定。加強品牌宣傳和供需對接。
四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推進以創新為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附:
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電力裝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按照遠近結合原則,通過強化重大工程引領、保障高質量供給、加快裝備推廣應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夯實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基礎,推動電力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形勢
2023-2024年,我國積極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電力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形勢良好。
從供給側來看,電力裝備供給結構不斷改善,近年來在“十四五”相關規劃、《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引領下,電力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加快。
從需求側來看,一方面國內裝備需求旺盛,預計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大幅增加;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新開工多條輸變電工程。另一方面國際市場不斷開拓,國內龍頭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簽訂一批風電、光伏、水電項目,將帶動一批電力裝備“走出去”。
電力裝備雖然需求旺盛,但從短期看,下半年行業營收增速存在回落壓力,“走出去”環境還存在不確定性;從長期看,仍然存在關鍵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電力裝備行業持續增長。
三、主要目標
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力爭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四、工作舉措
(一)強化重大工程引領
發揮牽引帶動作用。依托國家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能源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鼓勵建設運營單位加大對攻關突破電力裝備的采購力度,依托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攻關成果示范應用,通過示范引領,促進電力裝備推廣應用。
保障電力裝備供應。引導裝備制造企業提高供給質量,保障好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廣西防城港等核電項目,雅礱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川渝主網架等特高壓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二)加快裝備推廣應用
強化政策引導。修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電力裝備納入目錄。組織實施能源領域首臺(套)評價和評定政策,引導地方政策支持方向和社會資源流向。
推動驗證應用。加快大型風機葉片應用驗證平臺建設,推動攻關突破的風電葉片使用平臺進行應用驗證。聚焦行業急需,繼續支持在電力裝備領域建設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驗證平臺,推動資源開放共享,有效搭建電力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間橋梁。
加快產業化應用。盡快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精準性,聚焦電力裝備等重點領域,重點支持攻關突破的創新產品加快推廣。
(三)繼續開拓國際市場
推動電力裝備“走出去”。統籌推進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等現有海外工程建設,著力打造標桿項目,形成海外工程品牌。引導企業加強與發展中國家能源領域合作,因地制宜采取貿易、工程承包、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雙方、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推動更多電力領域項目落地。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發揮多雙邊合作和高層對話機制作用,加強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互認,強化與國際組織的交流和經驗分享。支持企業與境外機構在技術開發、經貿往來、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
(四)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加快產業鏈鍛長補短。推動電力裝備鍛長板、補短板,研究制定風電、核電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利用相關機制推動核電裝備關鍵零部件攻關,依托相關專項統籌推進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等項目研發,繼續支持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
推動電力裝備智能化升級。加快推進裝備數字化,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在電力裝備領域應用。推廣遠程運維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電力裝備網絡化服務化發展。
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支持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產業集群、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溫州樂清電氣集群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做大做強,加快向世界級集群提升。支持東北、長三角和西部地區立足區域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和重點產業園區等,開展省級電力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鏈主”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重要供應鏈管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作用,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同,形成政策合力,強化央地聯動,指導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措施。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專家委員會開展深入研究,提供重要決策支撐。創新組織形式,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助力創新發展、推廣應用等方面的政策落實。
(二)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推動制造業企業所得稅抵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鼓勵相關金融機構根據電力裝備實際,創新金融產品,為符合條件的電力裝備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等金融服務。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加強相關企業數據對接共享,挖掘數據增信價值,引導金融機構為電力裝備提供精準有效支持。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國有企業提供電力裝備首臺(套)應用場景、試用環境并先試先用。推動各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盡快研究出臺規范首臺(套)招投標的相關措施,破除首臺(套)招標采購的隱形壁壘。利用大國重器萬里行活動,依托相關展覽展示平臺,強化電力裝備質量品牌宣傳,加強供需對接,為電力裝備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開展聯合培養,建立人才實訓基地等,引導專業服務機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推進以創新為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